锚定效应的方法和技巧 商品定价方法的锚定效应?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573 阅读

锚定效应的方法和技巧

商品定价方法的锚定效应?

商品定价方法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又叫沉锚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的重视。

什么是谋定效应?

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锚定效应?

专项审计调查的广泛性决定了锚定效应的频发性。专项审计调查具有涉及范围较广的特点。这一特点符合专项审计调查要求从宏观上反映某项经济运行情况的目的,但由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统计资料的了解主要还停留在数据表面,缺少足够的实地调查和比较分析,很容易受被审计单位提供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锚定效应,落入被审计单位设置的“沉锚”陷阱。
调查方式的变化增大了发生锚定效应的风险。按照审计和调查目标的主次关系不同,专项审计调查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开展的审计调查,另一种是结合审计项目开展的审计调查。审计机构近些年独立开展的专项审计调查比重呈上升趋势。独立开展的审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本期会计信息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更有利于专项审计调查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一段时间的总体情况。但也正是由于对本期会计信息了解不足,加大了审计人员对历史数据的依赖,进而造成审计人员更容易受历史信息影响,使锚定效应发生的风险加大。

一元效应是什么?

  所谓“一元效应”就是当投资基金,净值在1元附近时,最容易遇到赎回。如果建仓时下跌,后来回到1元附近,更是大幅赎回的时候。相信在上个3000点附近,即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左右成立的基金,如果2018年有下跌,现在回到面值附近,目前大概率会有赎回。
  在那个时点的投资者,或者也在思考“走,还是留”。这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来:在今年一季度私募证券产品业绩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却出现缩水。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为2.11万亿元,较2月底下降45亿元,较2018年年底下降1284亿元,下降幅度为5.73%。
  这是一个普遍且符合人性的现象。行为金融学把这叫作“锚定现象”:我们的头脑会通过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产生偏见——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已知数值作为“起始值”,而这个“起始值”会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投资人往往会将历史净值、历史业绩、自己投入成本作为“锚”。
  既然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那么私募如何应对呢?从现在的运作来看,基本上有两类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安全垫建仓。比如在1.02以下,20%的仓位,1.05以下50%的仓位,1.1元以上仓位的上限打开。这种方法有个好处就是大概率能把底线守住,不致于在市场超预期的回撤中措手不及。坏处也很明显,在上涨市场中净值涨得慢。假如遇到建仓时大涨,而后下跌调整的情形,很容易辛辛苦苦做到了1.1元以上,一夜回到解放前。从长远来看,控制仓位是损害投资收益的。同时,客户把钱交给基金经理,长期保持低仓位,也不符合买股票型基金的初衷。
  第二种方法,就是注重客户深入沟通,让客户明白和认可权益类产品的特点,让长期的钱进入权益类资产。随着私募的壮大,头部私募对这方面越来越重视。淡水泉、高毅的中后台人员占比超过50%。在对投资者的服务、信息披露上,做了很多工作。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有公众号,这些重视客户维护的公司做得都不错。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任一时候买入公募偏股型基金,持有一年正收益的概率为50%,如果持有3年,则上升到80%,年化收益均在20%左右。